清明缅怀 | 致敬一代远去的规划大师,回首不忘初心
导读
清明时,忆故人。在新中国规划建设中,规划先辈们投入毕生精力,他们的丰功伟绩载入历史史册,新中国不会忘记他们。
规划事业的开拓者们去了,让我们如今的后来者们一同担当起未来的历史责任,用积极发展中国的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建设来寄托我们的哀思。
梁思成
1901.04.20
-
1972.01.09
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,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,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,新中国初期多项大工程的主持人与设计者,新中国建筑学术团体的创建者与组织者之一。
梁思成先生于1901生于日本东京,原籍广东省新会县,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之子。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。1928 年回国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,1931 年“九一八”事件前夕到北京参加中国营造学社,1946年到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,担任系主任直至1972 年。建国后,历任清华大学教授、建筑系主任,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,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,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。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。对中外古建筑、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造诣颇深。
程世抚
1907.07.12
-
1988.08.06
程世抚先生于1907年7月12日生于黑龙江省, 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。193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风景建筑及观赏园艺硕士学校学位。曾任广西大学、浙江大学、福建农学院、金陵大学教授,上海市工务局处长。建国后,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园林管理处处长,上海市市政建设委员会规划处处长,建筑工程部城建局副总工程师,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。第五、六届全国政协委员。对洛阳、包头、上海、苏州、北戴河等城市和风景区的规划作出了贡献。编著有《城市规划》。
他主张风景城市的规划要从实际出发,体现出中国特色和地方风貌。在城市园林建设实践中,提出了规划名胜区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观点,绿化系统的连贯性、普遍性和整体性的观点,大环境绿化系统的观点,以植物造景为主是我国园林发展趋向的观点,并探讨把生态学、建筑学、植物学和美学融为一体的新领域,等等。
金经昌
1910.12.26
-
2000.01.28
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,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人。同时是国内著名的摄影艺术家,笔名金石声。
金经昌先生生于武昌,后迁居扬州。1925年开始学习摄影,1931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土木系,1936年在上海主编摄影杂志《飞鹰》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 于1938年去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学习道路及城市工程学、城市规划学专业。1946年回国,次年任职于上海市工务局都市计划委员会工程师,参与并修改完成了当时的上海市“都市计划总图一、二、三稿”。同时任同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教授,在国内首先开讲“都市计划”课程。1952年,与冯纪忠教授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开设国内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。先后出版了《金石声摄影艺术选辑》、《金石声摄影集》。1995年,“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”成立。
侯仁之
1911.12.06
-
2013.10.22
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,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侯仁之先生生于河北省枣强县,籍贯山东恩县,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。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,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,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“荣誉科学博士”称号,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等职。1984年 4月,以中国政协委员的名义提案,首次建议将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、八达岭万里长城和故宫博物院,作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保护公约。
他率先在理论上阐明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,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把侯仁之先生称之为“历史地理学巨擘”。
任震英
1913.04.14
-
2005.08.03
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先驱,被誉为“兰州城市发展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”、“城市规划领域中获得全国设计大师称号的第一人”。
任震英先生193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。曾任甘肃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室工程师,兰州任震英建筑师事务所主任技正。建国后,历任兰州市城市建设局局长、总工程师,兰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、总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,兰州市副市长,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、第六届常务理事 。1955年、1979年两次主持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。著有《城市规划十讲》。
他强调“人-自然-建筑-城市”关系协调,呼吁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,倡导建立城市规划科学,把珍视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规划设计首位,探索动态化的结合管理的人民城市规划设计方法,推动生土等生态建筑和民族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。
宋家泰
1915.05.05
-
2007.10.31
中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、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家、地理教育家,我国现代城市地理的开创者,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创始人。
宋家泰先生出生于安徽肥东,在江苏省扬州中学毕业后,考入中央大学地理系。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,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顾问、理事兼“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组”组长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、顾问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,在国外担任美国《亚洲城市研究协会》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。
他开创了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规划的先河,运用地理学的理论系统研究城市总体规划,奠定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地理学基础。
郑孝燮
1916.2.2
-
2017.1. 24
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、古建筑保护专家,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。
郑孝燮先生1916年农历2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。1938年至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。1949年8月受梁思成先生之邀来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。1957年至1965年,历任城市建设部、建筑工程部、国家建委、国家计委、国家经委城市规划局建筑师。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1979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1980年后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局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、建设部城市规划司顾问,高级城市规划师。1978年至1993年任全国政协第五届、第六届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。1990年至2017年,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。2006年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郑孝燮先生突出贡献奖(终身成就奖)。
郑孝燮先生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的实践、教育和科学研究。在研究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理论、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古迹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;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倡建及其规划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他曾为德胜门的保留、平遥古城的申遗、上海列入历史文化名城、卢沟桥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陈占祥
1916.06.13
-
2001.03.12
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代表人物之一,为我国在城市规划“走向世界”方面,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,在英法等国享有声誉。
陈占祥先生祖籍浙江奉化,生于上海。1943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,1944年获该校都市计划硕士学位。1945年至1947年任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大会副主席。曾任上海市建设局都市计划委员、总图组组长。建国后,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企划处处长,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,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,北京大学名誉教授,《城市规划》杂志编委、《城市规划 (英文版 )》前主编。
1950年与梁思成合写《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》一文,即“梁陈方案”。撰有《中国建筑理论》、《古代中国城市规划》等论文。
曹洪涛
1916.07.16
-
2012.06.06
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路人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,为城市规划教育、科研和法制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曹洪涛先生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东袁庄。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,1938年秋任清苑县委书记,1952 年任保定市委副书记,1954年调到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,1959年任国家建委轻化工局长,从1961年1月开始,长期担任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领导工作,先后任国家计委城市规划局局长、国家经委城市规划局局长、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局长、国家建委城市建设局副局长、国家城建总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。
1978年起任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(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前身)主任委员,第三、四届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顾问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。
王文克
1918-2006.03.10
历任中央建工部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,国务院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,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,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。
王文克先生于1918年3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。1935年积极投身“一二·九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。1937年11月,任八路军总部学兵队分队长。1938年2月,进入陕北公学学习。1938年5月,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干事、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等职务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华北局组织部城市科科长、华北行政委员会财委城市建设处处长、建工部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、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、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副局长、国家计委城市建设计划局副局长等职务。
周干峙
1930.06.28
-
2014.03.14
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。
周干峙先生于1930年6月出生于江苏苏州。1947年9月起,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,参加学生运动,1949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。1952年1月参加工作,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清华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。曾任建设部副部长、党组成员,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、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。
夏宗玕
1933.7-2018.1.18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副理事长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
夏宗玕先生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。1960年前参加主持完成包头、侯马、贵阳等12个城市的规划。1980年代参与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之一《城市建筑技术政策》研究,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并获“突出贡献者”称号。负责“若干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途径和发展小城镇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”,获1988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她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(1978—1985),常务委员、秘书长(1985—1993)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、秘书长(1993—1999),副理事长(1999—2004),2004年起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,对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黄光宇
1935.11.29
-
2006.10.15
我国山地城市学的奠基人和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的开拓者,在我国山地城市学与生态城市规划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,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黄光宇先生,浙江温州乐清市人。1959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,留校任教,他历任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主任、建筑系副系主任,重庆建筑大学(重庆大学)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、总规划师,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,中国科学院/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任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、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,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移民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,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。